大学生的生活如今倍人社会关注,今天的大学“社会新闻”之多、之奇特令人难以想象,眼下网友热议的“武大病榻前解聘教授”事件即是一例——患上了罕见的运动神经元病、全身瘫痪的武汉大学教授、设计学院院长张在元躺在病榻上,靠呼吸机维持生命。而校方却派员到他病床前宣布:终止其与武汉大学的聘用合同,停止提供医疗费和住房,而对于张在元本人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了。
然则,对于解聘病危教授一事,有人说,不能以道德来评判“武大病榻前解聘”事件,道德评判并不能替张在元解决实际问题,而是要以法律为标准,来解决纠纷。的确,医疗费支付问题当由当事双方或是有关部门按规章制度理性解决,但理性并不代表冷漠,只有建立在人文关怀上的理性,才是成熟的理性。面对一个靠呼吸机维持生命的危重病人,走程序式地、刻板宣读120字“终止聘任合同证明书”,倘若我们将这样的消极逃避的方式也可以称之理性的话,我们的理性走向了何方,我们面对事实的勇气又去了哪里呢。
当然,这种说法并不是要让武大负责张在元,也不是要将武大变成“养老院”,而是希望作为一个全国知名的高等院校,在自己所聘的教授遭遇人生不测的时候,能够有积极的解决问题的姿态,比如尽量为张在元教授争取医保,而不必非要消极等待到教授聘用期满,再以所谓“遵从规则”的名义忙不迭地要与之撇清关系,以一纸薄薄的证明,将自己与其彻底地隔绝。同样的理性解决问题方式,却透着不一样的社会认知,如何选择,不在武大管理者们的智慧,而在其管理思维,在于一个全国知名的高等院校,究竟希望给这个社会树立起一个怎样的理性样板,该给社会一个怎么样的交代。
(78)(1925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