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人的生活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心理健康"的概念走入国人的视野之前,智力往往成为心智的代名词,高学历的人具有高心智,便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认识。然而,事实却与此相反,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高知群体 事件却频频见诸报端。难道智力越高越容易想不开?他们的悲剧令人扼腕叹息,但也让人们将眼光聚焦在高端知识群体的心理问题上:为什么会出现高知群体 现象?他们的心理危机是怎样产生的?如何提高高知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这种种的问题让人们陷入思考。
每个人的心理都有一些差异,正常的心理成长过程是从幼年开始,一小步一小步地完成的。相比那些较早进入社会、展开社会工作和人际交往的年轻人,高知群体进入社会的时间被推迟的更晚,而可能最终错过了调整心理素质的时机,以与现实严重脱节的"自我概念"去和现实社会硬碰硬,随之产生的心理危机的严重程度可想而知,所以形成了心理压力而产生悲剧。
人们总是喜欢把智力与心理混为一谈,其实,心理和智力各自体现心智的一个侧面,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在智力培养上"一边倒",忽视了心理素质的培养与锻炼。在儿童时期,唯有成绩好是被大大肯定的,这些孩子逐渐习惯了用好成绩去获取一切赞扬和成就感,用好成绩去把握自己的人生。环境向他们传递了"一好百好"的错误信息,使"好成绩"成了他们 的支撑和追求。当他们带着这 的信念进入社会,必然会遇到心理危机,要经历一个适应和重建过程,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
(44898)(21)(11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