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平安 通讯员 陈 艳□ “西红柿和瘦肉是刚从市场买来的,都很新鲜。这是您要的饮料、报纸。”5月12日9时多,记者跟随成都市高新区桂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张忠荣和周敏医生,来到由该中心定点负责的被隔离的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家庭。
“我们能理解,也愿意配合”
周敏按下门铃,我们进入了杨先生家里。
杨先生正在看电视,夫人坐在沙发上用小型治疗仪器治疗关节病,女儿则用手机在打电话。“我们都很好,每天自己量体温,都正常。谢谢你们送的菜啊。”
“被隔离起来心里害不害怕?”记者问他们。“医生都给我们讲过了,甲型H1N1流感可以防控,我们不害怕。被隔离起来,工作上受一些损失,但是为了自己也为了社会,是应该的。我们能理解,也愿意配合。只要流感不发展,我们就胜利了!”杨先生一家十分乐观,情绪稳定。
鼓励他们保持乐观的心态
周敏做完杨先生一家3口人的体温记录和医学观察后,叮嘱他们注意生活垃圾的存放,要求必须使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的专用黄色塑料袋。塑料袋装满后放在门口,由张忠荣和周敏离开时带走,之后交给疾控中心进行专门处理。
据桂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熊伟介绍,由于杨先生的儿子和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同一个航班,是密切接触者。杨先生的儿子当晚因不知情回到了家里,因此按照要求被隔离起来。
“我们早晚入户两次,一是进行医学观察和消毒处理,二是送食物等生活用品,并了解被隔离家庭的需要,安慰他们的情绪,鼓励他们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回到桂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敏仔细洗手后打开电脑上的网络直报系统,填写医学观察记录。3个人的体温分别是:36.5℃、36.3℃、36.2℃。周敏说,只要不超过37.2℃都是正常的。她在3人的“症状”栏目里,都填写了“无”。
周敏说,这些表格填完后要报给成都市疾控中心高新区分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