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28 08:16:30
广东尚无报告病例,储备达菲备用
本报讯席卷墨西哥和美国的猪流感,令全球人为之紧张。此次猪流感是否会成为第二次非典?广东省疾控中心有关专家表示,由于传播途径更广泛,猪流感一旦传播起来不止非典那么简单。广东省卫生厅昨天表示,目前尚未接到人感染猪流感病例报告。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我省卫生、出入境检验检疫、教育、农业等部门已全面加强防范。
尚未启动应急预案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黄飞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目前广东尚未接到人感染猪流感病例的报告,目前尚未启动应急预案。
广东省疾控中心流行病研究所所长何剑锋介绍,广东以前一直有大流感应对的框架,目前广东已采取了具体的防控措施,如进行人员培训、技术准备,以及药物、消毒用品、口罩等相关物资的储备。黄飞介绍,“药物方面,广东省储备了1万人份达菲,如果出现异常,将及时增加储备。”
广东省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猪流感的流行不止非典那么简单,“非典传播需要短距离接触,通过飞沫传播,而流感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比它厉害。”但该负责人强调,人感染猪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重点排查出入境病人
黄飞介绍,目前对于人感染猪流感还没有相关的判断标准,医院需要对有猪接触史、有出入境史的流感病人进行重点排查。记者昨天采访了中山一院、省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目前各家医院发热门诊已开始加强对重点人群的排查,但未发现异常,发热门诊就诊情况也很平稳。专家提醒,从疫情国家归国入境时,出现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等,应主动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说明;从上述地区回国两周内,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及时与当地卫生疾控部门联系。
专家提醒,五一期间,市民 不要去有疫情的国家。
广交会将追踪发热客商
进馆暂未采取特别措施,来自美洲客商约1.6万
本报讯 虽然中国尚未发现猪流感病例,但正在广州举办的第105届广交会已经开始严密监测、加强防控猪流感。目前客商入场馆未采取特别措施。
统计显示,截至4月26日,广交会到会客商已经超过12万人,其中来自美洲的有16361人,包括美国、墨西哥等国家。昨天下午,记者在广交会馆发现,客商在报到和进入展馆的时候,大会并没有采取特别的措施,比如测量体温等。
记者还从广交会卫生保障办获悉,目前大会各项卫生安全情况良好,馆内临时医务室接诊病人人数少于上届。而针对目前情况,大会将密切关注国外人感染猪流感病毒疫情发展情势,采取包括加强展馆空气监测,加强展馆新风输入,保持展馆空气流通,对展馆空调、地面、下水道等展馆内外环境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对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病人进行正确诊断和认真追踪随访等措施。
深圳口岸严防猪流感
昨日,深圳罗湖口岸。在罗湖桥入境通道的显示屏上,打出了猪流感的相关介绍。深圳各大口岸检验检疫部门加大对出入境旅客体温监测和医学巡查力度,在现场设立检疫申报台,接受来自受染地区旅客的主动申报,严防猪流感疫情由口岸入境深圳。
本报记者 赵炎雄 摄
对美国猪肉检测猪流感 出入境加强人员和货物检测
截至昨晚,广东出入境尚未发现人感染猪流感病例。昨日,国家质检总局要求禁止进口墨西哥、美国等地猪肉,已付运的需先通过猪流感测试。广东检验检疫局从昨天起开始对美国进口的猪肉产品批批进行猪流感病毒检测。
据介绍,广东检验检疫局已经要求各口岸加强入境人员的体温检测、医学巡查、医学排查等措施。该局还按照国家质检总局要求,已加强对旅客携带物及邮寄物的查验。
广东尚无生猪猪流感疫情 生猪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96%
本报讯 记者昨天从省农业厅获悉,截至目前,我省没有接到生猪猪流感疫情的报告。目前,我省生猪交易量基本稳定,生猪生产、消费正常。据了解,今年以来,我省共监测生猪样品3.1万份,生猪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96%,防控工作成效显著。
昨天,省农业厅发出《关于加强猪流感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高度警醒,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严防我省发生生猪猪流感疫情。通知要求各地重点加强生猪交易市场、养殖场和散养户猪流感病的排查和疫情监测工作,加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流通监管以及证章管理等工作,对发现的染疫动物及其产品必须依法进行处理,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传播。
生猪未推广猪流感免疫
本报讯 对于正在墨西哥、美国肆虐的猪流感病毒,中国的猪群可能并无足够的抵抗能力。
中国农业部兽医监查所病毒室主任夏业才昨日表示,由于中国猪群猪流感的发病率并不高,因此并未对猪群实行普遍接种疫苗。他同时强调,中国已经对猪流感的疫苗进行了研究,如果情况需要,可以大规模生产。
夏业才称,中国已经收集了多种猪流感病毒株,“研究得很好”,为疫苗的生产做了技术储备,一旦猪流感有大规模暴发的趋势,疫苗供应应该问题不大。
综合财经报道
流感一天三起学校需上报
本报讯 3月到7月都是流感的高发期,广州市中小学都会严加防范。如果一所学校一天内发生三起流感病例就要立即上报并处理。
广州市体卫艺处陈兆荣医生表示,日前已召集全市中小学300多名校医在疾控中心进行预防流感的培训,进一步指导师生加强监测。目前的流感病例都是偶发性的。
本报记者 严艳 杨晓红 梁艳燕 熊薇 游星宇 伊晓霞 实习生 边慧 通讯员 粤卫信 易学锋 粤农信 梁婕 黄翠萍 陈滟 郑育洪(除署名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