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雪灾和甲流感使这个冬天寒冷的异常,伴随的还有恼人的严寒带来的皮肤不适。严冬季节,气候寒冷,草木凋零,昆虫蛰伏,万物生机皆闭藏潜伏,是一年中阴气盛极、阳气潜伏的时间。而温度、湿度和气压的变化对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当环境中湿度下降时,皮肤中的水分蒸发就会增多,所以冬季人们常常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瘙痒;鼻子、嗓子干得难受,出现口渴、干咳、声哑、喉痛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如出现流鼻血等现象。”要缓解干燥环境的影响,最根本的还是要以内养外,注重饮食调养。所以建议大家在冬天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
权威皮肤科专家介绍说,正常皮肤中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可以给皮肤覆盖一层薄薄的脂膜,它不仅可以抵抗细菌对皮肤的侵袭,而且还能帮助我们有效地减少皮肤内水分流失,从而保持皮肤的濡润。而且有人做过实验,有完整脂膜保护的皮肤和除去脂膜保护的皮肤水分蒸发量相差七十五倍!过勤清洗,尤其是用温度过高的水烫洗,或用热毛巾、肥皂用力搓洗,都会破坏皮肤表面的脂膜,减少油脂的分泌,使皮肤干燥而加重瘙痒。看到这里让我们这些读者很是迷惑,到底怎么做才是正确的保护皮肤的做法。
根据上面的疑惑我们跟专家请教,专家解释说,冬季可每周洗浴1次,老年人或有糖尿病、肾病等基础病的患者可间隔时间更长些,洗浴的水温不宜热,或尽量少用碱性太强的肥皂搓洗,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冬季可不用肥皂,只用清水冲洗即可。“浴后在经常感觉瘙痒的部位适当涂抹一些含有少量油脂的滋润、保湿的润肤乳或霜或膏,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膜,减少皮肤中水分的流失,从而使皮肤润泽。”这下大家都知道在严寒冬季怎么保护我们稚嫩的皮肤了。
(88814)(5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