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笔者去药店给自己2岁半的小孩买了一盒治疗“食欲不振”的中成药。在给孩子喂药时,发现他都吐了出来,完整的药片上留着细小的牙印。“会不会是药不甜,孩子不愿意嚼?”笔者往嘴里放了一片,发现药是甜的,下意识地用牙咬了咬,药片真硬,嚼起来都有些困难,没办法只好把药片放在瓷碗中,再用擀面杖的一端仔细地碾磨, 将药粉末冲水给小孩服下。笔者很是郁闷,小孩吃个药也这么麻烦?
对此,笔者多处走访发现:上述儿童专用药不适合儿童服用的现象虽是特殊个例,但事实上,很多非处方药品根本没有专门针对儿童的剂型。在药店的很多药品外包装上注明:“口服,一次2至3粒,一日三次,儿童酌减。”这个“酌减”到底该减多少呢?笔者也不知道,广大的家长朋友可能也不知道。除此之外,走访的四家药店竟然有三家没有明确的儿童专柜。“儿童专用药的确非常稀缺。在政府招标采购的数千种药品中, 儿童使用的药物不到20%甚至更少,远远不能够满足儿科临床需求。这也是临床上化学成分相同的成人药只能减量给儿童服用的主要原因之一。”某医院儿科主任张某说到。“专业的医生会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来嘱咐家长什么药需要用多大的剂量”。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现在市面上的儿童专用药如此稀少?我国患病儿童占总患病人数的20%左右,但目前3000多个药品制剂中,供儿童专用的仅约60种(含中成药),国内90%以上药物没有儿童剂型。而厂家称不愿做儿童药主要原因“研发成本太高”,研发一个新药从一期临床试验到四期临床试验要耗费大量资金,近几年国家对新药审批管理更加严格,一些已经取得了成人剂型生产资格的药厂不愿再去花巨资研发生产 儿童使用的新剂型。并且家长也不太愿意让孩子作为志愿者去参与新药的临床试验。某药厂负责人还指出:其实不管是成人剂型还是儿童剂型,只是药量上的差异,并无成分的不同,没有必要再去生产一种儿童专用剂型,所以现在的药品使用说明书上一般都会标明“儿童用量酌减”。不过具体该怎样酌减这就需要医生根据小孩情况来来决定了。
(78929)(1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