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大招生事件引起不少网民的争论,倘是一所西方大学的校长,很难理解中国时下关于北大招生改革的种种喧闹:不就是某大学自己选定了39所中学校长,有资格推荐学生参加自主招生面试吗?何以招致公众如此强烈的反弹和质疑?然后,相关的记者在了解中得知,有不不少的人认为北大这样招生的做法在相关方面有失公平性和公正性。
其实,北大的这种招生手段在国外来说并不新鲜,北大借鉴的正是西方大学的招生路径。美国名校录取学生时,就十分看重教师和熟悉该学生的人的推荐信。从中我们还能看到中国名校的历史背影呢!人们津津乐道于清华当年录取了数学仅考15分的钱钟书,殊不知,这一破格录取,正是清华校长罗家伦的“一意孤行”。试想,如果今天的清华、北大校长,也如此一意孤行,录取一个数学仅15分的考生,恐怕照样会惹来举国哗然与猜疑,会使清华或北大蒙上被国人取笑的阴影吧。
而为什么北大招生为引起国人的如此关注呢,相关的人士介绍道,首先,高考在某种程度上一直被视为社会公平的底线。往小了说,它是众多平民子弟经过12年寒窗苦读,改变个人和家族命运的关键一搏;往大了说,这是全社会利益重新调整、博弈最基础的动力,谁敢动这块“蛋糕”,肯定将犯众怒。连封建统治者对此都一清二楚,贪腐如明清两朝,科举舞弊案发,也会有人掉脑袋,更何况,在如今的社会中,有谁这么大摇大摆的选拔考生呢,这也难怪北大会遭人议论了。
(78)(18909)(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