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媒体报道了解到这样一个事件,海事大学很难说在杨元元 事件中负有直接责任。一个学生考取研究生,只是获得受教育机会,杨元元带着母亲上学,居住学生宿舍,显然并不符合规定。学校要求杨元元的母亲不得住在学生宿舍,并不过分。杨元元早年丧父,她和她的弟弟都完成了高等教育,母亲的艰辛可想而知。她的弟弟已在北京读博士学位,她自己则带着母亲在上海读研究生。这样吃苦耐劳的毅力。
发现这样的事件,我们无法指责杨元元和她的弟弟是否公平地承担了赡养母亲的责任,我们也不能用年满18岁的人应当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安排和设计生活来要求杨元元和她的弟弟。我们都生活在中国语境之下,要处理很多“中国特色”的问题。例如,穷人基本依靠自力救济,例如老人必须由子女赡养,例如被许诺任何问题都是可以依靠组织的,然而事实上你会发现,一个真实的问题出现时,你不知道到底是哪个组织能够为你解决。杨元元和她的弟弟都是成人,难道不应当理性地设计生活道路,而一定要读研究生、读博士吗?杨元元读研究生,怎么能够要求学校解决她母亲的居住问题?这样提问,其实对我自己的情感都是一种冒犯:为什么穷人就不能跟别人一样安心读完研究生和博士?难道杨元元愿意让母亲跟自己一起上学成为一个“特殊的学生”?他肯定也不愿意,因为他不愿放弃学习,更不愿放下母亲的选择。
通过以上说明可以看出,这里产生了理性与情感的冲突。杨元元 事件,给我们的情感冲突是如此剧烈,一个学生的生命逝去,让我们痛惜不已;贫困学生的命运、人生机会的不平等,使我们慨然不已,悲愤不已。然而,我不能不说,海事大学也很难承担得了人们的愤怒,虽然现在它很容易被视为发泄愤怒的一个好对象。也影响到他的名义和荣誉。
(2159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