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太平洋西岸,隔黄海、东海与我国相邻的岛国日本国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的网络版上发表论文称,他们解开了被称为“跳跃基因”的转位子在胚胎干细胞中受到抑制的详细机理。这项成果有望广泛应用于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和基因载体的研究。在这个领域,日本的科学家走在了世界前列。
这里给大家带来一些专业知识。转位子是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片段,它可以自我复制并在基因序列中四处移动。一些转位子有调控基因表达的作用,可诱发基因突变。因此,生物体内存在抑制转位子的机制。通常,这种抑制是通过DNA 化来实现的。而在胚胎干细胞中,人们已经发现存在DNA 化以外的抑制机理,但更深入的内容暂时还没研究透彻。
负责这个课题研究的某些教授等研究人员在利用实验鼠的胚胎干细胞进行实验时发现,如果阻止一种酶“ESET”发挥作用,那么转位子的一种、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在细胞内就会变得异常活跃。与“ESET”正常发挥作用时相比,病毒数量增加到二十多倍。这说明,“ESET”是控制转位子活跃程度的一种“开关”。在iPS细胞和基因载体等的研究中,控制特定基因发挥作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研究人员表示,这项成果有望广泛应用于iPS细胞和基因载体的研究中,具有重大意义和应用前景。
43533(10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