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白癜风网 |
![]() 白癜风健康资讯 |
![]() 白癜风保健 |
![]() 白癜风治疗 |
![]() 白癜风案例 |
![]() 白癜风有问必答 |
| 白癜风保健首页 | 健康饮食 | 日常保健 | 心理调节 | 家庭护理 | 抑郁症 | 焦虑症 | 恐惧症 | 愈后保健 | |
您现在的位置: 白癜风_白癜风治疗_中国白癜风网 >> 白癜风保健 >> 焦虑症 >> 正文 >> 正文 |
|
|||||||
疏导心理 远离焦虑 | |||||||
【2009/5/2】 | |||||||
考生应对篇 调整紧张的心态 有这样一部分学生,他们平时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可一到考试就紧张,总是考不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在家长与教师面对面座谈时,也有家长提及自己的孩子平时成绩很好,一般考试也不会出什么问题,可是,只要一参加大考,就会“犯晕”,平时做过好几遍的题拿到考场就像从来没见过一样,一下子就蒙了。 严林峰:这主要是一个考试心态的问题。很多考生在考试中考不好,恰恰是由于太想考好造成的。由于他们平时对自己的期望值太高,考试时压力过大、过分紧张,考场上一遇到难题就会紧张得无法开启自己的知识库,最终的结果往往就是不会做的题做不出来,会做的题也做不出来。一出考场,马上就想起应该怎么做了。 这类考生在面对考试时,首先要尽自己 的努力,能抓的分数一定抓住;其次考成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不要太在意,太在意分数反而容易给自己背上沉重的负担。 考得好,要学会从中看到自己的优势;考得不好,更要找出失误的原因,看看分数到底丢在哪里。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补习和改进,争取在下次的考试中不犯同样的错误。 在高考前,这类考生要注意调节自己的心态,减少紧张的情绪,平时多关注一些轻松的话题。要学会放下,无法企及的东西就得放下,但并非毫无保留地放弃,而是先尽自己 的努力。在考试中,应该学会自我安慰,化简考生的压力,并逐步调整自己紧张的心态。 扔掉无端的困扰 考前焦虑是考生遇到的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担心对成绩的期望达不到预期值,引起考生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诸如担心考不好不能进重点大学、没法向父母交待等无端的担忧。 严林峰:我认为,考前适度的焦虑有助于发挥考生的心理潜能,但过度的焦虑则会影响考生正常水平的发挥。考生不妨拿一张白纸,在左边列出如果考不好将会产生的后果,右边对应的地方写出如何处理这些后果,然后做一个对比,考生就会发现即使考不好也不会出现特别不好的后果,只是在潜意识层面考生把后果严重化了。建议考生在这一阶段,尽量把精力放到试卷上,把自己纳入到一个有序、可以完成的学习状态中去。 不要把结果放大 考试前,总有些考生因为过度紧张而睡不好,而影响了第二天的考试。 严林峰:这种现象实际上是考生把结果放大了。有美国专家做过一项实验证明,按照普通人的身体素质,一个星期睡眠不好才会出现身体机能减弱的现象。 因此,考生躺在床上就应该进入正常睡眠,做到顺其自然,告诉自己即使今晚睡不好也不会影响明天的学习考试。 要保持适度焦虑 还有一个多月就要高考了,高三学生小伟却一点要高考的感觉都没有:“看见别的同学都紧张的不行,还有的同学因为过度的精神压力去求教心理老师,我却一点焦虑的感觉都没有,就是感觉老是重复学习,学习越来越索然无味,思维也经常处于麻木、僵化的状态,不知道我这样的想法和心理正不正常?” 严林峰:面对考试,尤其是高考,任何学生都可能产生焦虑的情绪,保持适度的焦虑对考试是有好处的。高考前的 状态是思想上保持适度焦虑,学习时心如止水。有研究发现,只有保持适度的焦虑,才能集中注意力,对问题正确理解、回忆需要的知识、进行活跃的思考而有效解决问题。 过低的焦虑常常不容易使注意力集中起来,不利于问题解决;过度焦虑又常常使注意力过度集中,致使思维缺乏灵活性,处于僵化状态,很容易走进死胡同。 所以,当发现孩子为自己的过度焦虑而感到焦虑的时候,一定要帮助他减压,对于一些毫无焦虑紧张反应的学生也要有意识地促使他紧张起来。 专家支招 考生放松训练法 备考期间考生的学习负担加重,需要自我心理调节,因此必须学会放松训练。如:呼吸、运动、音乐、沟通、睡眠、冥想等等。 1.呼吸放松法:闭合双眼,深呼吸,吸气5秒钟,吸气时要深、满,憋气20秒,呼气10秒钟,呼气时要慢、匀,反复练习10次,达到放松的目的。 2.运动放松法:科学安排生活,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有机结合起来。课间走出教室,活动活动腰肢,坚持每天锻炼身体1小时,减少剧烈运动,可以晚间散步,免得身体受到 。 3.音乐放松法:劲爆的音乐令人兴奋,听轻音乐对调整人的紧张情绪起着积极的作用。 4.沟通放松法:当感觉到压力、焦虑和情绪不稳定时,与知心朋友或者心理咨询师进行一次沟通交流,会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 5.冥想放松法:在轻音乐的伴奏下,冥想自己进入大自然的美境,冥想听到小溪流水、小鸟鸣叫,看到彩蝶飞舞,自己自由自在沐浴阳光,或冥想在海边日光浴,听海涛波浪等等,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 家长应对篇 家长的一言一行及情绪表现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心理变化。因此,家长应营造一个适合于考生学习习惯的家庭备考氛围,以乐观的态度积极与考生进行有效沟通,尊重考生的意愿,多激励、赞美和肯定考生,增强考生的自信心,并允许考生面对压力时正常的情绪宣泄,做好考生的后勤保障工作,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别过分关心和督促 齐妈妈在家中根本不让孩子做一点家务,不住叮嘱孩子要吃好,不断询问孩子需要什么东西,孩子想吃什么就做什么。临近高考,不仅考生“恐高”,部分家长更“恐高”,随着高考日的日子屈指可数,部分家长如临大敌,吃不好、睡不香,每天过分地关心、督促孩子,结果适得其反,搞得孩子更烦躁。 严林峰:这样的家长尽管很关心孩子,但是,在高考前,这种关心只会让考生觉得烦躁,过分的关心和督促都是不适宜的。高考在即,每个考生都想抓住 一点时间多复习一些内容,没有谁会临阵放松。因此,家长不要过多地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过度关注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感,增加考生的负担,产生焦虑情绪。一般来说,如果孩子自己不提考试、不提成绩,家长 不要主动提起,以免对他们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此时,家长可以像平常一样,该让孩子做家务的就做家务,不仅能锻炼考生的身体,还有利于考生转移焦躁的注意力,放松自己的心态。而过分督促的家长也应该放松自己的心理,不宜过多指责,应加强对话和商量。 重视孩子的成人感 家长总希望考生将全部时间用于复习。因此,所有可能涉及到考生“浪费时间”的事情均由大人包办代替。孙妈妈告诉记者,孩子在不久前结束的模拟考试中发挥失常,让她非常担心。最近,她一看到孩子做学习以外的事就着急,但又怕影响孩子心情而不敢表现出来。 严林峰:高中阶段的学生成人的意识很强,考生认为家长将自己幼稚化,心理受挫,会对家长的行为产生强烈不满。 比如有的家长将水果削好、切块后用牙签扎好,一边在孩子身边盯着做练习,一边将水果放到孩子口中。其实,考生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也有效的做到了劳逸结合。 家长的改变要先行 黄女士的儿子每天晚上回家后,吃过饭就开始听音乐,或者整理杂物,就是不学习,赵女士很想催儿子去学习,但是又害怕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不敢直接说。但是,当黄女士半夜醒来时总是发现,儿子的房间还亮着灯,原来还在学习。“我就是不明白,为啥孩子总是到了深更半夜才开始学习?” 严林峰:其实很多家庭都反映过这样的问题,在这一点上,该批评的应该是家长,家长要为了孩子改变自己的行为。比如很多家长晚上吃过晚饭后习惯看电视、打麻将等。 当你看电视或者打麻将的时候,孩子的心理是不平衡的,容易产生“凭什么你看电视我就要学习?”的失衡心理。所以,家长在孩子备考的这段时间里,应该适当地为了孩子改变一下自己的行为,比如不去看电视或者打麻将,而是改成看看书,这样可以为孩子营造一种学习的气氛,在精神上也是一种配合和鼓励,让孩子心理上感觉到平衡,这样孩子才能改变。 鼓励家长多去听一些关于高考的讲座,在孩子学习的同时,家长也应该一同学习。 我的学生中就有这样一位家长,每听到有关于高考的讲座,他都要去听,哪怕跟同事倒班也要去,多学习一下如何配合孩子度过高考前紧张的时间,如何减缓孩子的精神压力等,积极配合他的孩子备考。 给考生足够的空间 有的家长在考前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适于学习的宁静环境,拒绝一切访客、关闭家中所有的娱乐设备,如电视机、音响、广播,拔掉电话线,家庭环境过度安静。 严林峰:家长这样也会引起考生的心理紧张。这样的氛围严重强化了考生的心理压力,致使学习不能集中,产生焦虑情绪。还有的家长一有空就和孩子谈高考的重要性,将高考与考生的前途及生活质量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停地向考生灌输一种声音“考不上重点大学,以后就找不到好工作,在社会上就难以立足,难有发展”。 这些引导无形中给考生造成心理压力,令考生如临大敌,焦虑增强,不能进行有序地复习和备考。这种督促过头的做法往往适得其反。考前复习更应该有规律进行,集中精力吃透“知识点”,适当放松的方法,更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让孩子盲目攀比 正在积极备考的王小明,常听见家长和亲戚在自己面前说某某考上了内地的重点大学。他每次听到这些话,都觉得是一种“刺激”。 严林峰:这时候千万别把亲友同事家的“学习尖子”,拿来“刺激”自己的孩子,会让孩子精神崩溃的。高考前夕,孩子的压力已经够重了,家长再跟着攀比责骂埋怨,只能是乱上添乱。重要的是执行自己的复习计划,用平常心对待就可以了,不用太紧张。眼下大势基本已定,找经验丰富的高中教师,对孩子进行一些点拨式的辅导,是可以的。 通过家教的“大运动量”恶补练习,未必会有很好的收效。不如安排孩子和前几届的高考成功者聊聊天,学些“实战经验”。这样的“家教”时间不长,却更有针对性,同时也能安抚稳定孩子的情绪。 [ 本帖 由 管理员05 于 2009-5-1 13:33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
|||||||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没有相关文章 |